由于小兒在解剖、生理、心理等方面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治療上就有其不同的特點。
一、治療措失
1、因為小兒在解剖、生理、心理等方面發育不成熟,對疾病的承受能力差,而且在病情發展過程中易發生較大的變化,所以對病情較重程度估計及治療應予高度重視,尤其是小兒燒傷急救,要求積極穩定。
2、小兒復蘇補液在其質和量方面有其特點:①小兒燒傷后,失液量較成人相對多,在補液時,輸液量就相對較大,尤其是傷后頭8小時,所以在早期復蘇補液時輸液速度上應多加注意。爭取既能合理補充液體,又不給病兒心、肺、腦等器官造成太大負擔,避免發生心功能不全、肺、腦水腫等。②小兒燒傷后,水電解質易發生比例失調,腎臟濃縮稀釋及對鉀的排泄功能尚不完善,所以在補液時一定要注意所補液體的張力,根據病人具體情況陫調整,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避免堿失衡及水中毒等。③因為小兒燒傷以后食欲差,進食少,創面大量滲出,雖早期補液張力較大,但在疾病修復過程中仍易發生血內電解質成分及蛋白成分普通低下的情況,所以應繼續加強補液糾正,改善食欲,增加消化系統方面營養供給,從根本上消除電解質紊亂。
3、小兒燒傷后創面處理非常關鍵,在創面處理時,一定要輕柔、快捷、徹底,避免不良刺激及再損傷。在態度上溫和,在技術上精益求精,使病兒感到親切,為以后的治療打下基礎。
4、小兒燒傷修復過程中,營養供應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關系到整個病程發展及治療效果。在治療上應針對病兒營養狀況、攝食及消化能力、飲食愛好、年齡等特點精心計算,選擇營養豐富、花樣齊全,色香味合適的食品,鼓勵進食。如果不能進食者或嚴重營養不良者,可靜脈高營養輸液,或少量多次輸鮮血或白蛋白。
5、小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健全,易發生高熱、驚厥等,應加強預防或控制。
6、小兒正處在生長發育時間,功能部位的深度燒傷、燙傷或電傷要妥善處理,以免形成瘢痕,影響功能,妨礙發育,造成畸形,給病兒帶來終生痛苦。
7、小兒心理發育不成熟,在治療過程中注意發現心理問題,積極消除病兒心理負擔,減輕心理創傷,培養和樹立病人的自尊心、自信心,特別是因深度燒傷而致殘、毀容的剛懂事的孩子。
8、注意后期鍛煉。出院后治療是住院治療的延續,對功能部位的修復至關重要。燒傷愈合后應在醫師指導下主動鍛煉。小兒怕疼或因其它原因不愿鍛煉,醫生和家長應予說服指導。否則,某些部位會由于不鍛煉,長期廢用而畸形,功能出現障礙。
9、小兒免疫系統發育不健全,創面感染和敗血癥發病率較成人高,治療時一定要注意創面處理和合理應用抗生素。避免感染發生。
10、小兒各組織器官發育不成熟,用藥時要注意藥物的毒副作用和小兒各器官對藥物的承受能力,給藥前應精確計算。
二、創面處理
小兒燒傷創面的處理,基本與成人相同,但應注意以下幾點:
1、小兒皮膚嬌嫩且薄,附件少,創面一經感染很容易加深。但小兒生長能力旺盛,只要處理恰當,有效地防治感染,創面愈合速度比成人快。例如小兒深Ⅱ度創面如無感染,一般2周內可基本愈合,在成人則需3周左右。
2、小兒體溫受環境影響,在氣溫較高時,包扎面積太大,易發生高熱,甚至抽搐。故應多采用暴露療法。但小兒多不合作。當燒傷面積較小時,尤其在四肢,采用包扎療法,可便于護理和保護創面。對采用暴露治療者,應適當約束固定。
3、小兒皮膚薄,自體皮供皮的厚度不超過0.3mm。在切取自體皮時,應盡可能薄些。植皮區要妥善固定,給予約束,以保證植皮的良好固定和生長。
4、創面用藥時應注意:①由于小兒體表面積與體重的比例相對地較成人為大,藥物濃度不宜過高,使用面積不宜過廣,以免引起藥物吸收過多中毒。②由于小兒皮膚嬌嫩,應妥為保護,尤其是使用濃度較高或刺激性較大的藥物時,以免藥物刺激正常皮膚引起皮炎、濕疹或糜爛,甚至引起膿皮癥,增加創面處理的困難。
5、創面在愈合過程中,皮膚瘙癢明顯。在此期間,應注意對患兒采取制動措施,并設計保護剛剛愈合的創面,防止被患兒抓破,造成感染或遺留疤痕。
6、顏面、手及其它功能部位深度燒傷創面,應在休克期順利度過以后,病情穩定的狀態下,盡可能采取早期切痂植皮術。大面積Ⅲ度燒傷的小兒,更應早期切痂植皮。在手術過程中,必須注意呼吸循環功能的穩定,盡可能防止出血過多,縮短手術時間,保證輸液與輸血。
7、小兒皮炎薄嫩,對疼痛刺激耐受性差,清創時要輕柔,有耐心,把創面刺激降低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