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靜脈輸液是利用液體靜壓原理,將大量無菌溶液和藥液直接滴入靜脈,以達到補充能量和水分,維持水和電解質碳堿平衡,增加血容量,治療疾病的目的。但在臨床上,反復的穿刺及穿刺在視覺痛覺上的反應易導致患者的耐受力降低,這就要求護士在靜脈穿刺過程中盡量減少患者的疼痛,尤其是長期住院的老年患者及不易合作的小兒患者。我院在原有基礎上,對傳統靜脈輸液技術進行改進,效果良好。
「關鍵詞」靜脈輸液 應用 改進
靜脈輸液是利用液體靜壓原理,將大量無菌溶液和藥液直接滴入靜脈,以達到補充能量和水分、維持水和電解質酸堿平衡、增加血容量、治療疾病的目的[1,2]。但在臨床上,反復的穿刺及穿刺在視覺痛覺上的反應易導致患者的耐受力降低,這就要求護士在靜脈穿刺過程中盡量減少患者的疼痛,尤其是長期住院的老年患者及不易合作的小兒患者。我院在原有基礎上,對傳統靜脈輸液技術進行改進,效果良好。具體操作方法及效果評價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200例患者,男136例、女64例,年齡在4~83歲。200例患者為隨機抽取,分為兩組,均為一次性穿刺成功。其中一組按照傳統方法進行穿刺、拔針,另一組按改進法進行穿刺、拔針。其中傳統方法按照醫療護理技術操作常規操作,兩組患者除對照步驟外,余操作步驟相同,靜脈輸液部位為四肢遠端的淺靜脈。
1.2具體方法
1.2.1護理評估(1)患者的年齡、病情及意識情況。(2)患者的心理狀態及合作程度。(3)患者穿刺部位皮膚情況、靜脈充盈和管壁彈性情況。
1.2.2操作準備(1)環境準備:清理探視人員,關閉門窗,調節室溫。(2)患者準備:排大小便,取舒適臥位。(3)用物準備:注射盤、一次性無菌輸液器及輸液針頭、止血帶、止血鉗、膠布、藥液、小墊枕、無菌敷貼(必要時備加壓加溫裝置、夾板及繃帶)。(4)護士準備洗手、帶口罩、備齊用物。
1.2.3操作要點(1)洗手、帶口罩、備齊用物,核對床號及姓名,向患者解釋輸液目的及注意事項。協助患者排大小便,并取舒適體位。(2)核對液體及藥物,檢查藥液,確認無問題后按醫囑填寫輸液標簽。常規消毒后按醫囑加入藥物,檢查藥液質量有無問題及輸液器的完整性、有效期。將輸液器插入藥瓶瓶塞至針頭根部,包裝袋保留在輸液器上。(3)再次核對,并確認患者體位舒適。(4)常規排除輸液器內的空氣,用止血鉗將輸液器固定于輸液架上。(5)選擇靜脈,放小墊枕于穿刺部位下方,準備無菌敷貼、膠布,扎緊止血帶,囑患者間斷握拳、松開至血管充盈,并五指并攏,常規消毒穿刺部位,再次確定輸液管內無殘存氣泡。取下輸液器,用止血鉗夾住針頭的針柄,去掉護針帽,操作者左手拇、示指分別固定患者穿刺部位兩邊,以虎口繃緊穿刺部位皮膚,右手拇、示指持止血鉗,小指將輸液管對折夾緊,針頭呈10°貼近穿刺部位皮膚。右手略向下用力,以手向下的頓力將針尖按入皮膚,進皮后沿靜脈走向持續皮下潛行,見回血后右小指松開,回血通暢后松開左手,以左拇指固定針柄。(6)松開止血鉗、止血帶,以無菌敷貼常規固定針頭,并在針柄外再固定一條稍長的膠布,防止敷貼松脫(昏迷或不合作患者以夾板固定),根據病情和醫囑調節滴速。確;颊呤孢m后整理用物。(7)輸液畢,關緊輸液導管,保留保護針眼的敷貼后除去所有敷貼及膠布,右手拔出針頭的同時,左手拇指按住針眼片刻至無出血。(8)詢問患者,無特殊不適后清理用物離開,將一次性用物按相關原則毀形。
2 結果
兩組患者對穿刺疼痛感受的比較(見表1),表1顯示經臨床驗證,穿刺技術在改良后,改進法較傳統法在痛覺上明顯減輕。表1兩組患者對穿刺不同感覺的調查比較
3 討論
靜脈穿刺無痛技術的關鍵所在,就是在穿刺環節上減少對神經的直接刺激,以達到無痛的目的。皮膚痛覺神經纖維大多數分布于表皮,傳統穿刺易損傷皮神經,造成疼痛。改進穿刺則避免了針尖對皮神經的直接刺激,故能在穿刺環節上減輕患者的痛感。
「參考文獻」
1仲劍平。醫療護理技術操作常規,第4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8,254.
2曹允芳,許翠萍,邢愛紅。臨床護理技能。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6,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