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依據長期在基層醫院從事護理工作的經驗,就老年期心理護理問題進行了深入細微的觀察和思考,總結出了老年期幾種較為常見的心理問題,并提出了科學而又實際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老年期、心理護理、問題、解決辦法
本人曾在基層人民醫院擔任護理部主任工作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經過長期的護理工作實踐與思考,使我對人生老年期的心理護理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老年期是人生的一個特殊時期,其生理、心理均有明顯變化,并易患許多疾病。因此了解老年期的變化特點,及時予以心理護理,就能夠使他們切實提高生活質量,且愉快地度過平安幸福的晚年生活。
據資料記載:目前,全世界大于60歲的老人已達6億,并大約有5O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我國現有老年人口1億多人,占12.1%,為全世界老年人口的1/5,其中80歲以上的人口達900余萬。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世界人口老齡化已日趨明顯,這已成為2 1世紀各國面臨的重要社會問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醫療環境的改善,軀體疾病得到良好的救治,但心理問題卻不容忽視。
老年期是人生中的一個特殊時期,也是老年人實現作為人的生活價值的最后時期。這一時期隨著生活適應能力的下降,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容易產生各種心理障礙。因此,對老年人的心理護理則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
1老年期的幾個明顯變化特點:
據觀察,人一旦進入老年期后,其心理和生理特點會發生明顯的變化。
主要有:一是認知變化:隨著年齡增長,感知覺的適應性變化最為明顯。其表現為視力明顯減退,出現所謂的“老花眼”;聽力下降,尤以70歲以后明顯;味覺、嗅覺、皮膚覺在60歲以后都有明顯下降;記憶力下降表現為記憶廣度、機械識記,再認和回憶等均減退。
在思維的變化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其腦組織質量和腦細胞數減少、萎縮,致使思維遲緩。二是社會變化:由社會人變成自由人,社會角色發生了變化,一些人在短期內會感到不適應,隨之便帶來情緒上的變化,具體表現為消沉、郁悶、煩躁等。三是人格變化:其大多數人的不安全感主要表現在身體健康、經濟保障兩方面。一些人由于權勢的失落而誘發了孤獨感;一些人由于子女關心照顧的較少,或失去配偶等因素而導致的孤獨和苦楚。這些人由于適應性差而對周圍環境的態度和方式趨于被動,仍會依戀已有的習慣而對新環境很難適應,越來越變得拘泥刻板,速度減退,趨于保守。
2老年人常見的幾個方面的心理問題:
在分析了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點之后,就要對老年人所產生的常見的幾個方面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
其呈現的特點為:一是焦慮緊張型: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軀體各器官功能減退,易患許多慢性疾病。由于老年人對身體健康問題的擔憂,惟恐自己得了不治之癥,會給家人帶來麻煩,并給自己帶來痛苦而焦慮、緊張不安,甚至出現食欲不振、夜不能寐、機體抵抗力下降等狀況。這樣會更容易使老年人患軀體疾病,并會造成惡性循環。
二是抑郁孤獨型:一些老年人在離退休后,其社會角色發生了變化,便一時難以適應。他們總認為自己年齡大了,已經對社會、對家庭不會再有多大貢獻了,成了社會、家庭的負擔,而導致性格抑郁;有的在喪偶后,一個人獨自生活,并子女因忙于自己的事務,對老人缺乏關心、照顧,使老人長期生活在孤獨與寂寞之中。這樣,久而久之,一些老年人便會覺得生活毫無意義而導致抑郁,甚至有的會有輕生的念頭,也有的長期生活在軀體疾病的折磨之中。三是因溝通障礙產生人際關系緊張型:老年人由于腦組織萎縮、腦細胞減少、腦功能減退而導致智力水平下降,記憶力減退。一些人會產生敏感、多疑、愛絮叨;一些人對別人不信任、斤斤計較等,造成與家人及周圍人溝通困難、人際關系緊張。
3老年期心理護理的主要方法
老年人的心理護理除了充分考慮到醫療護理因素之外,還有注重社會、家庭等諸多方面的調節因素,以期同心協力,幫助老年人安享平安幸福的晚年旅程。
一是要幫助其確立生存意義、正確對待身體的變化。人貴有自知之明,老年人也一樣。老年人應客觀地意識到歲月不饒人,要正確地對待身體的變化,并定期體檢,發現疾病及早治療,決不能抱有僥幸心理,或者因麻痹大意而延誤治療;同時,一些老年人雖患有一些疾病,也不要被疾病所嚇倒,應該坦然面對。老年人應珍惜塵世間的留存歲月,認真地過好每一天,不僅應老有所養,還要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
二是要幫助老年人時常保持與外界環境的接觸。這種接觸,就是與自然、社會和人的接觸。這樣既可以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愉悅心情,又可以及時的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一些人在退休之前要先做好思想上的準備,充分認識到退休是將工作崗位讓給青壯年,有利于提高工作質量以及作效率,從而有利于社會發展,應堅決避免“養老金死亡”現象。老年人退休后要多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公益活動,積極發揮余熱。要有意識為自己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使自己的晚年生活豐富多彩。
三是要幫助老年人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規律,并參與一些適度的腦體、輕體力勞動體驗:讓老年人學會安排規律的生活與合理的作息時間,并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體質狀況,有選擇性、有規律地參與一些必要的腦力或者輕體力運動。這些活動包括跑步、打球等體力運動,或者下棋、打牌等腦力運動。這樣,不僅能使老年人增強體質,還能延緩其大腦功能的衰退,有效地延緩記憶力的減退、思維能力和精力等高級心理功能的減退。
四是幫助老年人過好一個和睦幸福的家庭生活。和睦幸福的家庭生活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礎。現實生活中,一些老年人常會感到孤獨,希望得到家人的關心、愛護和照顧,這是老年人的期盼,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子女們應經常與老人進行溝通,并遇事多與老人商量,使老人得到應有的尊重。一些喪偶老人獨自生活,他們時常會感到寂寞,子女就應理解老年人求偶需求,支持老年人的求偶行為,以滿足老年人的愿望。
總之,老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時期,是老年人身體及心理極易出現問題的時期。因此,就應充分了解老年人的變化特點,及時發現老年人的變化,井及時幫助老年人保持與家庭、社會的溝通,及時幫助老人治療一些慢性疾病,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樹立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從而健康愉快地度過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