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 產褥期婦女的護理
(一)臨床表現(xiàn)
1.體溫、脈搏、呼吸、血壓
產后體溫一般多在正常范圍。有些產婦產后24小時內體溫略有升高,但一般不超過38℃,這可能與產程延長或過度疲勞有關。未母乳喂養(yǎng)的產婦或未做到及時有效的母乳喂養(yǎng),通常于產后3—4天因乳房血管、淋巴管極度充盈可有發(fā)熱,稱為泌乳熱。體溫高達38.5—39℃,一般僅持續(xù)數(shù)小時,最多不超過16小時,體溫即下降,不屬病態(tài)。產后脈搏在正常范圍內,略緩慢,約60一70次/分,與子宮胎盤循環(huán)停止及臥床休息有關,一般產后1周可恢復正常。產后呼吸深而慢,約14~16次/分。產后由妊娠期的胸式呼吸變?yōu)樾馗故胶粑?/p>
血壓一般無變化,但患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產婦產后血壓有明顯的下降。
2.褥汗 產褥早期皮膚排泄功能旺盛,出汗多,尤其以夜間睡眠和初醒時更明顯,一般1周內可自行好轉,不屬病態(tài)。
3.產后宮縮痛 尤其是經產婦更為明顯。一般持續(xù)2~3天后會自行消失。當嬰兒吸吮產婦乳房時,可反射性刺激神經垂體分泌縮宮素增加,使疼痛加重。
4.子宮復舊
胎盤娩出后,子宮收縮變得圓而硬,宮底在臍下一橫指。產后第一天因宮頸外口升至坐骨棘水平,使宮底稍上升平臍,以后每日下降1—2cm,產后10天子宮降入骨盆腔內,此時腹部檢查于恥骨聯(lián)合上方摸不到子宮底。
5.會陰 產后會陰可有輕度水腫,一般于產后2—3天自行消退,若有會陰側切傷口或撕裂修補者,會陰處常有疼痛。
6.惡露 產后隨子宮蛻膜特別是胎盤附著處蛻膜的脫落,含有血液、壞死蛻膜等組織經陰道排出,稱為惡露。
惡露分為:
(1)血性惡露:色鮮紅,含大量血液,量多,有時有小血塊。有少量胎膜及壞死蛻膜組織。血性惡露持續(xù)3—4天,子宮出血量逐漸減少,漿液增加,轉變?yōu)闈{液惡露。
(2)漿液惡露:色淡紅含多量漿液。少量血液,但有較多的壞死蛻膜組織、宮頸黏液、宮腔滲出液,且有細菌。漿液惡露持續(xù)10天左右,漿液逐漸減少,白細胞增多,變?yōu)榘咨珢郝丁?/p>
(3)白色惡露:黏稠,色澤較白。含大量白細胞、壞死蛻膜組織、表皮細胞及細菌等。白色惡露持續(xù)3周干凈。
正常惡露有血腥味,但無臭味,持續(xù)4—6周,總量約250~500ml,個體差異較大。若子宮復舊不全或宮腔內殘留胎盤、大量胎膜或合并感染時,惡露增多,血性惡露持續(xù)時間延長并有臭味。
(二)輔助檢查
除進行產后常規(guī)體檢外,應做血、尿常規(guī)檢查。若產婦有發(fā)熱時,可做藥物敏感試驗。
(三)護理措施
1.一般護理
(1)環(huán)境:室溫18—20度左右,濕度為55%~60%為宜。
(2)個人衛(wèi)生
(3)生命體征:產后24小時內應密切觀察血壓、脈搏、體溫、呼吸的變化。若產婦脈率增快明顯,應注意血壓、子宮收縮、陰道出血量、會陰或腹部傷口情況,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產后出血及其他變化。體溫≥38。C應及時通知醫(yī)生。一般產后應每日測量體溫、脈搏、血壓、呼吸2次。
(4)休息與活動:產后12小時內以臥床休息為主。早期下床活動可增強血液循環(huán),促進子宮收縮、惡露排出、會陰傷口愈合,促進大小便排泄通暢,并可預防盆腔或下肢靜脈血栓形成。2周后可從事少量家務活動,避免蹲或站立太久,提重物和重體力勞動等,以免導致子宮脫垂。
(5)營養(yǎng):產婦即可進食易消化的半流質飲食,以后可根據產婦具體情況進普食。產后的飲食應營養(yǎng)豐富,易于消化,少量多餐,湯汁類可促進乳汁分泌。乳母應限制辛辣、刺激食品及酒類。乳母不可隨意用藥,需經醫(yī)生準許方可使用。
2.生殖器官的觀察與護理
(1)子宮收縮:產后2小時內,易發(fā)生產后出血。應嚴密觀察宮縮及惡露情況,每30分鐘檢查1次,共4次。如宮底上升,宮體變軟,可能有宮腔積血,應按摩子宮以刺激子宮收縮,排除血塊,預防產后出血。每日應在同一時間測量宮底高度,檢查前先排空膀胱,觀察子宮復舊情況。
(2)惡露:惡露的評估應包括惡露量、顏色和氣味的變化。
陰道有組織物掉出時,應保留送病理檢查。疑有感染時,應查血象,做陰道拭子細菌培養(yǎng)及藥物敏感實驗,同時應注意體溫和脈搏的變化。
(3)會陰護理:
每日用o.2%苯扎溴銨沖洗外陰兩次,平時應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
每次沖洗外陰時要觀察惡露量、性質及氣味。沖洗外陰時,應觀察傷口愈合情況,水腫嚴重者局部可用50%硫酸鎂濕熱敷,每日2—3次,每次20分鐘,可退腫消炎,促進傷口愈合。傷口疼痛時可適當服止痛劑,若疼痛劇烈或有肛門墜脹感,應通知醫(yī)生檢查,以便發(fā)現(xiàn)外陰及陰道壁深部血腫并及時處理。如有側切傷口,產婦應采取健側臥位。一般于產后3—5天拆線,拆線前應排大便一次,拆線后一周內避免下蹲,以防傷口裂開。若傷口感染,應提前拆線引流或行擴創(chuàng)處理。傷口局部有硬結或分泌物時,于分娩后7—10天可溫水坐浴,但惡露量多且顏色鮮紅者應禁止坐浴。
3. 尿潴留和便秘的處理
因充盈的膀胱可影響子宮收縮,故產后4~6小時應排尿。如產后6—8小時產婦仍不能自行排尿,宮底上升達臍以上,或在子宮底下方觸及一囊性腫塊,表明有尿潴留,應積極處理。如協(xié)助產婦坐起或下床小便、用溫開水沖洗外陰或聽流水聲音誘導排尿反射,也可按摩膀胱或針刺三陰交、關元、氣海等穴位,無效時,應導尿并留置導尿管,開放引流24—48小時。產后產婦多飲水,多食蔬菜類及水果,盡早下床運動,以防便秘發(fā)生。
4.乳房護理
產婦應穿大小適宜的胸罩,以支持增大的乳房,減輕不適感。每次哺乳前,產婦應洗凈雙手,用濕毛巾擦凈乳房。
產婦因各種原因不能哺乳時,應及時退奶。分娩第2天肌注己烯雌酚4mg,每日2次,共3天。已泌乳者可外敷皮硝,將皮硝碾碎放在薄布袋中敷于乳房,每側200g,用乳罩托住,皮硝結塊時應更換,直至無乳汁分泌或用生麥芽60~90g水煎當茶飲。
5.產褥期保健操
產后第2天開始可進行產后鍛煉,應注意產后運動量由簡單輕便的項目開始,根據產婦的情況逐漸加強,避免過于勞累。運動中若有出血或不舒適感覺時,應立即停止。
6.性生活指導 一般產褥期期間惡露尚未干凈時,不宜性生活。應在產后6周檢查完畢,生殖器官已復原的情況下,恢復性生活。
排卵可在月經未復潮前即先恢復,故應采取避孕措施。一般正常分娩者產后3個月,剖宮產者產后6個月可放宮內節(jié)育器,但應與醫(yī)生討論具體的放置時間。
7.產后復查 分娩后6周進行產后復查。
8.做好心理護理。
9.出院指導
產婦在出院前一天,護士應認真評估其身體狀況,以及她是否具備護理孩子的知識及技能,是否具備自我護理的能力,若有疑問應及時給予補課,必要時應與家屬交流溝通,商討解決問題的措施。告訴產婦隨訪的時間,確保母嬰在產后42d到醫(yī)院隨訪。
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報名須知:
1、中國衛(wèi)生人才網 2011年護師考試報名入口
2、2011年護師考試報名時間
3、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報名條件
4、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時間5月21、22日
5、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報考政策
6、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科目
7、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網上報名時間/現(xiàn)場報名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