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級主管護師考試歷年真題試題庫,并附答案及解析,衛生資格考試吧整理發布,幫忙大家輕松復習主管護師考試,相關試題:2013年主管護師資格考試試題庫(一)。
「內科護理學」女,28歲,常因胃潰瘍出血,出現頭暈乏力、蒼白,經檢查Hb90g/L,RBC3.50×1012/L,確診為缺鐵性貧血。
此種貧血的發生機理是
A.蛋白質太少
B.缺乏維生素B12
C.缺乏葉酸
D.缺乏胃酸
E.貯存鐵缺乏
「答案及解析」本題選E.
缺鐵性貧血是體內用來制造血紅蛋白的貯存鐵缺乏,血紅蛋白合成減少、紅細胞生成障礙引起的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貧血。
「外科護理學」病變在膀胱頸部或尿道者會出現
A.初始血尿
B.終末血尿
C.全程血尿
D.膿尿
E.乳糜尿
「答案及解析」本題選A.
尿液異常:
1.血尿尿液中含有血液。根據尿液含血量的多少,可分為鏡下血尿和肉眼血尿。
(1)鏡下血尿:正常人尿鏡檢每高倍視野可見到0~2個紅細胞,離心后每高倍視野紅細胞超過2個,即為不正常。常為泌尿系慢性感染、結石、急性或慢性腎炎及腎下垂所致。
(2)肉眼血尿:肉眼能見到血色的尿,稱為肉眼血尿。常為泌尿系腫瘤、急性膀胱炎、急性前列腺炎、膀胱結石或創傷等引起。根據出血部位與血尿出現階段的不同,肉眼血尿可分為:①初始血尿:提示病變在膀胱頸部或尿道;②終末血尿:提示病變在膀胱頸部、三角區或后尿道;③全程血尿:提示病變在膀胱或其以上部位。
2.膿尿離心尿每高倍視野白細胞超過3個以上為膿尿。當尿路感染時可大量增多,成堆出現,又稱膿細胞。
3.乳糜尿尿液中含有乳糜或淋巴液,也可混有大量脂肪、蛋白質、紅白細胞及纖維蛋白原。常為絲蟲病的后遺癥。
4.晶體尿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尿中有機或無機物質沉淀、結晶,形成晶體尿。常見于尿液中鹽類過飽和狀態時,有時呈石灰水樣,靜置后有白色沉淀物。
5.少尿或無尿每日尿量少于400ml為少尿;少于100ml為無尿;由急性腎衰竭所致。無尿應與尿潴留區別;無尿是腎臟不能分泌尿液,膀胱是空虛的;尿潴留是膀胱內有尿而排不出。
「內科護理學」患者,男性,32歲,因“發熱、肌肉酸痛、乏力3天”入院,查:T40℃,R40次/分,P120次/分,BP100/70mmHg,急性病容,結膜充血,鞏膜輕度黃染,肝肋下1.5cm,腎區叩擊痛(+)。診斷為“鉤端螺旋體病”。病原治療中,首選的藥物是:
A.喹諾酮類
B.頭孢菌素
C.青霉素
D.氯霉素
E.慶大霉素
「答案及解析」本題選C.
鉤端螺旋體病簡稱鉤體病,是由致病性鉤端螺旋體引起的動物源性傳染病。鼠類及豬是主要傳染源,呈世界性范圍流行。臨床以早期鉤端螺旋體敗血癥,中期的各器官損害和功能障礙,以及后期的各種變態反應后發癥為特點。重癥患者可發生肝腎功能衰竭和肺彌漫性出血,常危及患者生命。
疾病病因:
(一)傳染源:主要為野鼠和豬。
(二)傳播途徑:鉤體病傳播方式為直接接觸傳播。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對鉤體普遍易感。
(四)流行特征:由于鉤體在外界存活需適當溫度及濕度,其感染的方式需在特定的條件和環境下發生。鉤體病的治療包括抗菌治療、對癥治療及后癥的治療。
(一)抗菌治療:鉤體對青霉素高度敏感,迄今尚無耐藥株出現。研究證實,在發病早期使用抗生素,能有效縮短發熱期,加速癥狀消退,并阻斷器官損害的發生。對發病4d以上的重癥患者,應用青霉素靜脈滴注亦取得滿意的療效。鉤體病患者在接受首劑青霉素或其他抗菌藥物后,可因短時間內大量鉤體被殺死而釋放毒素,引起臨床癥狀的加重反應,常見為高熱、寒戰、血壓下降,赫克斯默爾反應。特別是少數病人可再誘發致命的肺彌漫性出血。故首劑抗菌藥物注射后應加強監護數小時。
(二)對癥治療:主要針對各種類型的重型鉤體病患者。
(三)后發癥的治療:鉤體病后發癥為機體免疫反映所致,故無須抗菌藥物。輕癥狀者常可自行緩解。對影響較大的眼葡萄膜炎、腦動脈炎等,可酌情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以緩解病情。
「婦產科護理學」B超監護不能顯示的項目
A.胎肺成熟度
B.胎方位
C.有無胎心搏動
D.胎頭雙頂徑
E.胎盤位置
「答案及解析」本題選A.
B超檢查的作用是能夠了解胎盤位置、胎兒在宮內的位置、胎心搏動及太方位、胎頭大小和雙頂徑等器質性內容,但是對于胎肺是否成熟等功能性指標,不能檢測出來。
【內科護理學】服用制酸藥宜在
A.餐前
B.餐后1小時及睡前服用一次
C.兩餐之間
D.每日清晨一次
E.進餐時與食物同服
【答案及解析】本題選B.
一、抗酸藥
抗酸藥(antacids)是一類弱堿性物質。口服后能降低胃內容物酸度,從而解除胃酸對胃、十二指腸粘膜的侵蝕和對潰瘍面的刺激,并降低胃蛋白酶活性,發揮緩解疼痛和促進愈合的作用。餐后服藥可延長藥物作用時間。合理用藥應在餐后1、3小時及臨睡前各服一次,一天7次。理想的抗酸藥應該是作用迅速持久、不吸收、不產氣、不引起腹瀉或便秘,對粘膜及潰瘍面有保護收斂作用。單一藥物很難達到這些要求,故常用復方制劑。如氫氧化鎂、 三硅酸鎂、氫氧化鋁、碳酸鈣、碳酸氫鈉等。
二、H2受體阻斷藥:H2受體阻斷藥西米替丁等。
三、M膽堿受體阻斷藥:M膽堿受體阻斷藥如阿托品及其合成代用品可減少胃酸分泌、解除胃腸痙攣。但在一般治療劑量下對胃酸分泌抑制作用較弱,增大劑量則不良反應較多,已很少單獨應用。而哌侖西平(pirenzepine)對引起胃酸分泌的M1膽堿受體親和力較高,而對唾液腺、平滑肌、心房的M膽堿受體親和力低。治療效果與西米替丁相仿,而不良反應輕微。
四、胃壁細胞H+泵抑制藥:壁細胞通過受體(M1、H2受體、胃泌素受體)、第二信使和H+,K+-ATP酶三個環節來分泌胃酸。H+,K+-ATP酶(H+泵)位于壁細胞的管狀囊泡和分泌管上。它能將H+從壁細胞內轉運到胃腔中,將K+從胃腔中轉運到壁細胞內,進行H+-K+交換。抑制H+,K+-ATP酶,就能抑制胃酸形成的最后環節,發揮治療作用。
【外科護理學】某病人頭部損傷后,球結膜下出血,鼻孔出血且有腦脊液流出,可能為
A.鼻骨骨折
B.顱蓋骨骨折
C.顱前窩骨折
D.顱中窩骨折
E.顱后窩骨折
【答案及解析】本題選C.
1.顱前窩骨折:常累及額骨眶板和篩骨引起的出血經前鼻孔流出;或流進眶內眶周皮下及球結合膜下形成瘀血斑稱之“熊貓”眼征骨折處腦膜破裂時腦脊液可經額竇或篩竇由前鼻孔流出成為腦脊液鼻漏。
2.顱中窩骨折:常累及顳骨巖部腦膜和骨膜均破裂時腦脊液經中耳由鼓膜裂孔流出形成腦脊液耳漏;如鼓膜完好腦脊液則經咽鼓管流往鼻咽部常合并第Ⅶ或Ⅷ顱神經損傷。
【外科護理學】女性,37歲,從3樓墜落后出現雙下肢痙攣性癱瘓和損傷平面以下感覺障礙,并伴有呼吸困難,說明其脊髓損傷水平至少在
A.胸4水平以上
B.胸6水平以上
C.胸8水平以上
D.胸10水平以上
E.胸12水平以上
【答案及解析】本題選B.
脊髓損傷的臨床表現:
1.脊髓震蕩 損傷后短暫的功能障礙,表現為弛緩性癱瘓,損傷平面以下的感覺、運動、反射及括約肌功能喪失,數分、數小時或稍長時間逐漸恢復,直至完全恢復,一般不留后遺癥。
2.脊髓挫傷和脊髓受壓 傷后出現損傷平面以下的感覺、運動、反射及括約肌功能部分或完全喪失,可以是單側,也可雙側,雙側多在同一平面。其預后決定于脊髓損傷的程度、受壓解除的時間。一般2~4周后逐漸演變為痙攣性癱瘓,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出現病理性錐體束征。胸段脊髓損傷表現為截癱,頸段損傷表現為四肢癱,上頸段損傷表現為四肢痙攣性癱瘓,下頸段損傷表現為上肢弛緩性癱瘓,下肢為痙攣性癱瘓。
3.脊髓半切征(Brown Sequard征) 損傷平面以下同側肢體的運動和深感覺喪失,對側肢體的痛覺和溫度覺喪失。
4.脊髓斷裂 損傷平面以下的感覺、運動、反射和括約肌功能完全喪失。
5.脊髓圓錐損傷 成人脊髓終止于第1腰椎體的下緣,當第1腰椎骨折可損傷脊髓圓錐,表現為會陰部皮膚鞍狀感覺消失、括約肌功能及性功能障礙,而雙下肢的感覺和運動功能保持正常。
6.截癱指數 脊髓損傷后出現癱瘓,但由于損傷的程度不同,癱瘓的表現也有差異。截癱指數是將癱瘓程度量化,截癱指數分別用“0”“1” “2”表示,“0”代表沒有或基本沒有癱瘓;“1”代表功能部分喪失;“2”代表完全或接近完全癱瘓;一般記錄肢體的自主運動、感覺及兩便的三項功能,最后數字相加即是該病人的截癱指數。
【婦產科護理學】孕婦王某,孕8周出現陰道流血就診。自訴流血量在逐漸增多,且有一陣一陣的右側腹痛。婦科檢查發現子宮大小與停經周數相符,宮頸口已擴張,但宮頸口未見組織物。該孕婦可被診斷為
A.先兆流產
B.難免流產
C.不全流產
D.完全流產
E.稽留流產
【答案及解析】本題選B.
1.先兆流產指妊娠28周前,先出現少量陰道流血,繼之常出現陣發性下腹痛或腰背痛。婦科檢查宮頸口未開,胎膜未破,妊娠產物未排出,子宮大小與停經周數相符,妊娠有希望繼續者。經休息及治療后,若流血停止及下腹痛消失,妊娠可以繼續;若陰道流血量增多或下腹痛加劇,可發展為難免流產。
2.難免流產指流產已不可避免。由先兆流產發展而來,此時陰道流血量增多,陣發性下腹痛加重或出現陰道流液(胎膜破裂)。婦科檢查宮頸口已擴張,有時可見胚胎組織或胎囊堵塞于宮頸口內,子宮大小與停經周數相符或略小。
3.不全流產指妊娠產物已部分排出體外,尚有部分殘留于宮腔內,由難免流產發展而來。由于宮腔內殘留部分妊娠產物,影響子宮收縮,致使子宮出血持續不止,甚至因流血過多而發生失血性休克。婦科檢查宮頸口已擴張,不斷有血液自宮頸口內流出,有時尚可見胎盤組織堵塞于宮頸口或部分妊娠產物已排出于陰道內,而部分仍留在宮腔內。一般子宮小于停經周數。
4.完全流產指妊娠產物已全部排出,陰道流血逐漸停止,腹痛逐漸消失。婦科檢查宮頸口已關閉,子宮接近正常大小。
5.稽留流產指胚胎或胎兒已死亡滯留在宮腔內尚未自然排出者。胚胎或胎兒死亡后子宮不再增大反而縮小,早孕反應消失。若已至中期妊娠,孕婦腹部不見增大,胎動消失。婦科檢查宮頸口未開,子宮較停經周數小,質地不軟,未聞及胎心。
【兒科護理學】下列有關器官系統發育不平衡性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生殖系統發育較早
B.神經系統發育領先
C.淋巴系統到青春期開始發育
D.皮下脂肪年長時發育較發達
E.肌肉組織的發育到青春期才加速
【答案及解析】本題選B.
在全身各器官系統的發育成長中,神經系統的發育居領先地位。新生兒的腦重只有350克,大腦皮質的腦回較少,腦溝也較淺。一歲兒童的腦重迅速增至950克左右,植物神經發育基本完成。三歲時腦重即增至1100克左右,小腦的發育已經基本完成,能維持身體的平衡和加強動作的準確性。從四歲開始大腦神經細胞形成了越來越復雜的網絡,在接受刺激后能較迅速、準確作出反應,并能形成比較穩定的條件反射,此刻兒童的大腦重量已經達到成人的90%左右,是全身發育最快的器官,因此也給嬰幼兒智能發育提供了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