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山西省衛生高級資格評審條件如下:
(一)基本條件
1、政治及職業道德要求。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遵紀守法,積極工作,勤奮學習,克己奉公;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能全面、熟練地履行崗位職責,積極承擔醫療、預防、科研及培養指導下級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任務,團結協作,圓滿完成本職工作。
2、學歷要求。申報衛生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人員,須具備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關于學歷認可,均以本單位經過學歷清查登記證實的,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承認的,與本人所實際從事專業相同或相近的畢業證書或學位證書為準。其他任何證件或證明都不能作為相應的學歷依據。近年取得的成人教育學歷,所學專業須與本人實際從事技術工作的專業相同。若為專業相近學歷,須取得學歷后滿3年,方可按相應任職資格評審的有效學歷對待。非醫、藥衛生類院校取得的與醫、藥科學研究、臨床診療、檢驗、衛生管理非明顯相關的學歷不得按醫療衛生類相近專業對待。1970年至1976年進入普通高等學校學習的大學普通班畢業生仍按晉人職通字〔2001〕87號文件執行。
3、學術水平與業務技術能力要求。盡職盡責完成本職崗位所應承擔的工作任務,工作成績突出,圓滿完成單位規定的醫療、教學、科研任務;精通本專業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能解決復雜疑難技術問題,有較強的科研能力,熟悉并掌握本專業國內外發展動態,能提出與本專業一致的研究方向和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具有較強的業務組織指導能力和培養專門人才的能力,能組織指導本專業學科的技術工作和科研工作。
4、任現職年限。自本單位根據國家和我省專業技術職務聘任的有關規定聘任相應職務之年算起,實算至2015年底。任現職前己具備大學本科以上學歷,要求任現職年限滿5年;任現職期間,取得大學本科以上學歷,要求取得學歷的時間滿5年或任現職年限滿7年。即:要求任職滿5年,為2010年底前聘任,要求任職滿7年,為2008年底前聘任;破任現職晉升者(前學歷),要求任現職滿三年,即為2012年底前聘任;獲博士學位者申報副高,要求從事本專業工作滿二年,即為2013年底前獲博士學位并取得中級資格(有執業準入資格要求的專業,必須具備相應的執業準入資格滿二年)。
對在執業資格制度中有明確規定,取得該專業執業資格,可聘任特定系列專業技術職務的,可作為晉升特定系列上一級專業技術職務的任現職條件。
國有醫療衛生計生單位中占編的專業技術人員取得任職資格后,未被本單位根據國家和我省有關規定在相應崗位聘任的工作時間,不得計算為相應的任職時間。非公醫療衛生單位,根據《勞動合同法》簽訂有效勞動合同的專業技術人員,根據國家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價有關規定取得任職資格后,從事相應專業技術崗位工作時間可以從取得相應任職資格時間開始計算。
5、外語條件。具有任現職以來參加全國職稱外語(醫古文)統一考試取得的相應合格成績通知書(合格證書),或2014、2015年度取得的省職稱外語補充考試合格成績通知書。符合免試條件的人員需提供相應有效證明材料。2016年以后,外語考試語種為英語的,要求為衛生類。
根據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晉人社職字〔2010〕43號文件規定下列人員可免試外語:
(1)工作期間參加WSK、WHO、托福(含相當)考試,成績達到出國分數線或參加BFT(A)級考試合格的;
(2)具有國家認定的相應留學經歷的;
(3)獨立或作為第一作者出版過外文專著、譯著,或用外文在有ISSN國際標準期刊號的外國學術期刊上公開發表過學術論文,經省人社廳按規定程序組織確認合格的;
(4)申報副高級職稱時根據國家規定參加了相應等級的職稱外語考試,成績達到國家通用標準,申報正高級職稱需再次參加同一級別職稱外語考試的;
(5)研究生獲得博士學位的;
(6)在鄉鎮及以下基層單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
(7)53歲以上申報副高級、55歲以上申報正高級的;
(8)中醫藥工作者可免試外語,但須參加我省組織的醫古文考試。
6、計算機應用能力要求。根據原省人事廳《關于貫徹〈人事部關于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的通知〉的實施意見》(晉人職通字〔2002〕98號)的規定,申報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人員,須有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四個模塊合格證書。
下列人員可免去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①50歲以上的專業技術人員;②具有博士學位的研究生;③近三年內從省外引進的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和從國外引進的留學人員。
對暫不具備條件的國家級貧困縣所屬事業單位和鄉鎮所屬單位中的專業技術人員,可否免去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由各市人社局根據實際情況以文件形式確定。
7、考核要求。申報衛生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人員,除參加年度考核和任職期滿考核外,必須參加以工作業績為核心的工作實績考核。各單位要按照文件精神,根據申報人員工作崗位實際情況,如實填寫《山西省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工作實績考核表》和《山西省專業技術人員考核登記表》,并做好公示工作。正常晉升人員,任現職以來近5年或7年內的年度考核、任職期滿考核結果都須在稱職以上;破格晉升人員,任現職以來的年度考核、任職期滿考核結果都須在稱職以上,并在近三年內有一次以上年度考核為優秀。所有參評人員均要求提供一篇近5年或7年內能夠完全反映本人任現職以來專業工作數量和質量的工作總結。專業技術工作總結應包括專業技術人員完成的本專業工作的數量和質量。數量指標應從專業技術人員任現職以來的年均基本醫療工作數量和公共衛生工作數量等基本工作數量來體現;專業工作質量應通過專業工作取得的效果、做出的貢獻、社會同行的認可程度來衡量。專業技術工作總結也要在本單位進行公示。
8、下鄉要求。根據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關于推進優質資源下沉的指導意見》(晉衛〔2014〕29號),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醫師在晉升副高職稱前應當到基層累計服務一年,晉升主任醫師前應當到基層或下一級醫院累計服務六個月。受組織指派,承擔援藏、援疆、援外及抗震救災等工作任務的可以視作下鄉。軍隊轉業干部到地方工作后五年之內晉升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對下鄉可不作要求。
9、繼續教育要求。繼續醫學教育學分審核登記按照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關于將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納入單位和專業技術人員綜合考評目標的通知》(晉衛〔2014〕44號)要求進行。
(二)業績與成果具體量化條件
1、申報主任醫(藥、護、技)師人員需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級醫學學術刊物公開發表研究方向一致的專業學術論文一篇。
(2)省級醫療衛生計生單位人員,須在可視同國家級醫學學術刊物公開發表研究方向一致的專業學術論文一篇以上,同時在省級醫學學術刊物公開發表本專業研究方向一致的較高水平論文三篇以上;市級醫療衛生計生單位人員,須在可視同國家級醫學學術刊物公開發表研究方向一致的專業學術論文一篇以上,同時在省級醫學學術刊物公開發表本專業研究方向一致的較高水平論文兩篇以上;縣級及以下醫療衛生計生單位人員,須在可視同國家級醫學學術刊物公開發表研究方向一致的專業學術論文一篇以上,同時在省級醫學學術刊物公開發表本專業研究方向一致的較高水平論文一篇以上。
(3)國家專業出版社出版的本專業較高水平的科技著作一部,本人撰寫部分不少于10萬字,同時在可視同國家級醫學學術刊物公開發表本專業研究方向一致的較高水平論文一篇。
(4)獲國家自然科學獎、發明獎、科技進步獎一項,或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二等及以上獎一項,同時要求在可視同國家級醫學學術刊物公開發表研究方向一致的專業學術論文一篇以上。
2、申報副主任醫(藥、護、技)師人員需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在國家級或可視同國家級醫學學術刊物公開發表研究方向一致的專業學術論文一篇。從2016年起,在國家級醫學學術刊物公開發表研究方向一致的專業學術論文一篇。
(2)在省級以上醫學學術刊物公開發表研究方向一致的專業學術論文二篇以上。縣級及以下醫療衛生計生單位人員在省級醫學學術刊物公開發表本專業研究方向一致的較高水平論文一篇以上。從2016年起,省級醫療衛生機構專業技術人員須在可視同國家級醫學學術刊物公開發表研究方向一致的專業學術論文一篇以上,同時在省級以上醫學學術刊物公開發表研究方向一致的專業學術論文一篇以上。
(3)國家專業出版社出版的本專業科技著作一部,本人撰寫部分不少于3萬字,同時在省級以上醫學學術刊物公開發表研究方向一致的專業學術論文一篇以上。
(4)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三等及以上獎一項,同時在省級以上醫學學術刊物公開發表研究方向一致的專業學術論文一篇以上。
(三)病案(專題報告)
設病床的臨床科室專業人員填報任現職以來近5年的《主持危急重癥搶救和疑難病癥處理或主刀(指導)手術病例50例一覽表》(以下簡稱《50例一覽表》),每年的病例數不少于10%。
從《50例一覽表》中隨機抽取3份原始病案。病案須符合原衛生部《病案書寫規范》和醫療核心制度要求,能體現申報者所在職級醫生的職責,有申報者的查房、分析、修改和簽字等內容,并對整個病歷書寫的規范性進行把關。病歷能反映申報者學術水平與業務技術能力,達到正高或副高級別要求。對于外科病案,應有申報者本人術前討論、術中記錄及術后查房記錄。
非臨床科室專業人員和不設病床的臨床科室專業人員須填寫一份專題報告。專題報告要反映本人專業特長和專業技術水平,體現申報者主要學術水平與業務技術能力,達到正高或副高級別要求,字數一般應為2000字左右。